9月17日,河南焦作博爱县。在一片叶片依然青翠的玉米示范田里,“我多收200斤,等于肥料免费用!”“劲儿太大了,花生拔完后种小麦那一茬,劲儿还没散。”“效果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,老百姓就认这个,我们推起来也有底气。”的评价,道出了200余位与会者对“顶缓®OMU第四代缓释肥”的直观感受。
本次观摩分享会通过实地挖根、对比穗棒等环节,全面展示了该产品在玉米、花生、水稻、番茄等作物上显著的抗旱性、根系发育和增产优势。
1 效果为王 田间表现说话,农户抢着用下一季
在35亩使用“顶缓®(9-3-3)”的示范田里,技术人员与农户一同下地挖根取样。现场负责人指出:“大家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差距……对照组叶片已经开始衰黄;试验组玉米根盘更大、气生根层数多、抓地力强,茎秆粗壮节间短,叶片厚绿,穗头封顶率高,籽粒饱满。”
他进一步解释道:“左手边是对照组,示范组用的是同一品种(黄金粮MY73)、同一天播种,水肥管理和气候条件完全一致。唯一的区别,是试验组用40斤顶缓®(9-3-3)替换了等量普通肥料。”
在极端干旱的气候下,这种对比尤为强烈。“今年河南在8月底之前基本上没下雨…为什么这边看上去叶片已经黄了、衰败了,但这边还是青枝绿叶?这就能充分说明问题,OMU第四代缓释肥顶缓®在抗旱性上,表现非常值得肯定。”
效果直接转化成了农户的信任。一位包地300亩的老板果断决策:“我这300亩小麦今年全部都用!”因为“用肉眼可以看得到”的效果最具说服力。投入产出比的账也算得明白:“我多收这200斤,等于肥料是免费用!”现场预估实际增产差距可达“四五百斤”。更有花生种植户反馈:“劲儿太大了,花生拔完后种小麦那一茬,劲儿还没散。”
2 技术突破 顶缓®OMU引领缓释肥进入“第四代”
顶缓®的卓越性能源于其核心成分OMU(低聚亚甲基脲)。上海糖化技术经理吴礼闯介绍,该技术突破了传统包衣缓释“工艺复杂、成本高、残留物对土壤有风险”的限制,也克服了生物抑制剂“受环境因素影响大、效果不稳定”的弱点。
上海糖化技术经理 吴礼闯 OMU实现本体缓释、无需包衣、层层包裹、无残留,不仅能控氮,对磷、钾也有缓释作用。其通过微生物分解逐步释放氮源,释放期可达2-4个月,真正做到了“智能缓释,与作物生长周期同步”。
吴礼闯强调,作为第四代缓释剂,OMU实现了“从源头控制氮素释放速度”,具有“稳定性高、养分流失少、释放节奏契合作物需求”的特点,代表了复合肥行业的未来方向。
该技术由日本糖化学株式会社逢坂锋教授研发,上海糖化作为中国唯一运营商引进并制定了企业标准。吴礼闯表示:“OMU活性系数高,80%活性超过国标一倍;热水不溶氮含量低,作物当季利用率高。”这些特性降低了使用成本,更符合农业实际需求。现场通过冷/沸水溶解实验,直观展示了OMU的抗流失和持续供肥能力。
3 全面领先 从大田到经济作物多方位验证
上海糖化河南区销售总监任庭阔展示了顶缓®在玉米和花生上的应用数据。顶缓®(9-3-3)处理组“玉米气生根强劲,节间短,穗长超对照组5cm。”“花生分叉率每株达23-25个,远超对照组15个。”
上海糖化河南区销售总监 任庭阔
上海糖化苏皖大区总监张帅涛分享的水稻试验表明:“试验组水稻根系发达,根毛旺盛,茎秆粗壮,分蘖多、分蘖好。”
上海糖化苏皖大区总监 张帅涛
上海糖化河北省销售总监霍伟辉分享了在番茄棚试验结果:使用顶缓®(15-6-9)的试验组“叶片宽大厚重,颜色更加健康”“根系发达,根毛粗壮”。土壤养分检测数据显示,试验组氮、磷、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。
上海糖化河北省销售总监 霍伟辉
从田间到会议室,从技术讲解到农户实证,顶缓®OMU第四代缓释肥凭借其卓越的缓释性能与多作物适配性,正在推动中国肥料行业向绿色高效方向迈进。正如周济农资宋国胜所言:“顶缓®是一次化肥革命……能真正为农民带来丰收保障。””随着“上喷下撒”的天地打法在全作物区推广,顶缓®有望成为中国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。